病原為韓瑟勒巴通氏菌(Bartonella henselae),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,貓為保毒者,多數哺乳類包括人都可能會被感染,即貓抓病。
【傳播途徑】貓為保毒者,通常是藉由貓蚤或是壁蝨媒介。
文字補述
1.貓蚤將卵排放到環境
2. 經由兩週後卵孵化成幼蟲
3.在環境成長變成蛹
4. 約1~2週後蛻變成為成蟲,為了吸食血液開始尋找其他宿主
5. 如此時貓的皮膚有傷口或是被跳蚤咬傷,又接觸到含有韓瑟勒巴通氏菌的貓蚤糞便就會被感染,形成保毒者,而其他貓蚤吸食過後也具有傳播能力。如遭患貓被抓傷或咬傷之其他貓或哺乳動物-包括人,亦會受感染 (患貓的唾液或是爪子可能會帶有跳蚤的糞便,同時藉由傷口傳播)。
6.顯微鏡下的韓瑟勒巴通氏菌
【症狀】
貓和狗被感染後可能會發燒、嗜睡、淋巴結腫大、心內膜炎和葡萄膜炎,但是通常會自癒。
【潛伏期】
不一定,根據實驗結果顯示,感染後2天~3至4週產生初期病灶。
【診斷】
可經由聚合脢鏈連鎖反應檢測(PCR)確診。
【治療】
一般患畜不給藥物症狀可能也會自癒,然而有免疫缺陷之患畜,應接受 3 個月的藥物治療。
【預防】
1.限制寵物接觸病原。
2.防止被貓抓或咬。
3.如被抓咬,應利用清水及肥皂徹底洗淨傷口,嚴重者即就醫,避免被貓舔舐傷口。
4.控制跳蚤壁蝨。
5.定期帶寵物貓至獸醫院進行體檢。
6.接觸貓、清理貓糞便後應用流動清水及肥皂澈底洗手。
【人畜共通】
貓抓病是一種人畜共通疾病,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傳播,患者常因先前遭受貓抓、舔或咬傷,造成紅色丘疹病灶。
病徵包括倦怠、肉芽腫性淋巴腺炎及發燒。通常於 2 週內侵犯淋巴結節,可能造成膿庖,約有 50~90%的個案於抓傷部位出現丘疹。
部份個案可能會發生肉芽腫性結膜炎伴隨耳前淋巴節腫大(Parinaud oculoglandular syndrome;巴里諾氏眼淋巴結症候群)及神經併發症如腦部病變及眼神經炎。免疫系統較差的病人,特別是 HIV 感染者,已證實可發生菌血症、紫斑狀肝及血管瘤症等症狀。
美國每年貓抓病的發生率約為 10 萬分之 4。臺灣於2007年通報179例,確定病例7例。(資料來源衛生署疾病管制局)。其實感染力不高,一般咬傷後立即做預防處置也不必太擔心。
公告版位
電話:04-27073887
營業時間:
週一~週六 9:00 - 12:00, 14:30 - 21:00
週日:9:00 - 12:00, 14:30 - 19:00
地址:台中市河南路二段429號B1之2 (河南路與智惠街)
- Oct 18 Fri 2013 11:49
貓抓病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